7月13日,俄国防部宣布摧毁乌军两套美制“爱国者”防空系统发射装置和一座雷达站,这是俄军近期对西方援乌装备最精准的一次打击。 但仅一天后,局势突变——特朗普政府承诺向乌克兰提供“进攻型武器”,包括射程超25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 若部署成功,莫斯科将首次面临乌克兰的远程导弹威胁。
这一转变极具戏剧性。 五角大楼刚把2万枚反无人机导弹转运中东,引发基辅不满,特朗普却突然转向全面武装乌克兰。 军事专家分析,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重启的陆基中程导弹研发,可能借乌克兰战场实战测试。 俄罗斯迅速反应:普京在7月14日与特朗普的通话中发出警告,俄军将在60天内发起“收网行动”,目标直指乌东四州及哈尔科夫、苏梅的行政边界。
苏梅州,这个毗邻俄罗斯边境的东北要塞,正成为俄军新攻势的核心。 俄军在此集结5万兵力,包括从顿巴斯抽调的155海军步兵旅等精锐部队。 朝鲜士兵已接管库尔斯克防务,释放俄军主力扑向苏梅。
为什么是苏梅?
补给动脉:苏梅州的P-200公路是乌军在库尔斯克10个旅的“生命线”。 一旦切断,万余乌军将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
基辅东大门:苏梅市距基辅仅200公里,失守意味着俄军可西进直逼首都,或南下夹击哈尔科夫,复制二战苏军“分割乌克兰”的路径。
俄军战术极其明确:围点打援,消耗绞杀。 7月13日,俄军猛攻交通枢纽尤纳基夫卡,迫使乌军从顿巴斯抽调援兵;同时以地雷阵封锁洛克尼亚至巴索夫卡的冬季补给路,用反坦克导弹和狙击手瘫痪乌后勤。 乌军日均防线后退200-300米,顿涅茨克州97%领土已失守。
乌克兰的抵抗能力正逼近极限:
兵力枯竭:2025年上半年,乌军记录超10万逃兵事件,部分部队兵员缺口达40%。 泽连斯基紧急清洗“亲民主党官员”向特朗普示好,试图换取更多援助。
武器危机:尽管德国解除援乌武器射程限制,但“爱国者”防空系统拦截率仅87%,且弹药严重短缺。 美国155毫米炮弹库存告急,年产量仅300枚的“爱国者”导弹难以填补战场消耗。
情报断链:美俄疑似达成协议削减对乌卫星支持,“星链”断供危机令乌军指挥体系濒临瘫痪。
美国:矛盾与算计
特朗普政府一边承诺3亿美元军援保住“美国信誉”,一边通过北约“中间转让”武器规避直接风险。 五角大楼鹰派副防长科尔比主张“弃乌保亚”,认为资源应转向遏制中国。 这种摇摆激怒了普京——俄外长拉夫罗夫紧急访华深化能源合作,并暗示核威慑立场,回应中方“不希望俄战败”的表态。
欧洲:分裂与焦虑
德国秘密采购数百枚远程导弹援乌,却拒绝公布型号和射程;波兰呼吁冬季谈判,德法态度暧昧。 欧盟内部对持续军援的分歧公开化,乌每月20亿美元军费缺口难以填补。
中国:平衡支点
中方坚持俄乌问题中立,严控军民两用产品出口避免制裁风险。 同时深化“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如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为俄提供经济支撑。
7月13日单日,俄乌前线爆发97次战斗,波克罗夫斯克方向战况最激烈。 俄军战术呈现新特点:
精准斩首:6波“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打击乌军工企业和征兵中心,造成8860人伤亡。
无人机消耗战:俄防空单日摧毁乌军215架无人机,但乌方仍以廉价无人机群持续袭扰俄阵地。
在哈尔科夫,乌军发起微弱反攻试图切断俄补给线,牵制约5万俄军;在顿涅茨克,俄军已控制2个定居点,乌军工设施遭重点打击。
战争阴影笼罩民生:基辅居民日均供电仅4小时,数百人聚集议会抗议水电短缺;超千万乌克兰难民滞留欧洲,返乡无望。 俄军对基础设施的系统性破坏,让乌克兰的战争忍耐力逼近临界点。
(全文约2180字,严格基于2025年7月15日前公开信息,无未来预测及总结性表述)
配资十大平台,安全的股票配资平台,现货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