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布局者驭东风,懂能源者赢未来。
在CFS2025财经峰会上,联盛新能源集团战略业务部总经理王勇就备受行业瞩目的“136号文”政策,接受了深度访谈。作为深耕新能源领域17年的领跑者,王勇的解读不仅揭示了政策背后的行业巨变,更描绘了新能源从“政策温室”迈向“市场竞争”的全新图景。
告别“供养”:136号文重塑新能源生存法则
金句:政策托底时代终结,市场竞争力与客户导向成为新能源企业的生死线。
王勇开宗明义地指出,136号文是新能源行业的标志性节点。它宣告了“政策依赖躺赢”时代的结束,开启了“电力市场竞争”的新纪元。这意味着新能源项目的生存法则发生根本性重塑:
·生存方式剧变:从“政策温室”到“市场搏击”
新能源项目彻底告别靠国家补贴和保障消纳的“固定收益”模式,必须直面市场化交易与自主运营。企业生存根基回归电力本质——度电成本控制与电力交易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经营理念转向:从“收益本位”到“客户本位”
项目投资逻辑发生根本颠覆,从过去关注自身发电指标,转向深度绑定用户真实用能需求和市场波动。企业需通过综合智慧能源方案降本、智慧化运维匹配供需、灵活交易策略溢价,实现与客户的价值共生。
·政策落地智慧:分类施策与因地制宜
文件务实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2025年6月后并网的增量项目全面市场化,存量项目则通过“机制电量/电价”平稳过渡,避免“一刀切”;同时将细则制定权下放地方,结合各省消纳能力灵活施策,提升可操作性。
·深远影响
政策强力倒逼全国电力现货市场加速成熟(新型电力系统核心基础设施),其分时电价机制将驱动能源结构向“新能源为主、火电调峰”转型,为新能源规模持续扩张铺路。
联盛模式:何以将“东风”化为竞争力
金句: 当政策风向转变,提前练就的“硬功夫”就是最强的压舱石。
面对政策波动,王勇坦言这对联盛新能源并非冲击,反而是“东风”。其核心优势在于前瞻布局与模式契合:
·投资模式“同频共振”
政策强调“优先自发自用”,不鼓励全额上网。而这正是联盛新能源12年来专注的工商业分布式模式——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帮助企业改善能源结构,不依赖全额上网,抗政策风险能力更强。
·数据沉淀构筑壁垒
深耕工商业领域积累的海量用户负荷特性数据,使其能精准设计光伏/储能配比,优化系统方案。标准化开发与工程管理更使其度电成本低于行业均值,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价格韧性。
·运维运营能力先行
早在2016年成立专业运维公司——优得运维,核心能力就是发电量精准预测、优化发电与负荷曲线匹配、提升电站效率,这正是新政要求的“市场化运营能力”的核心。未来将持续强化电力交易策略,向零碳园区、源网荷储、虚拟电厂等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未来图景:阵痛之后,谁主沉浮
金句: 短期阵痛是成长的代价,长期繁荣属于能力者与创新者。
展望2025下半年及中长期,王勇描绘了清晰的行业演进路径:
中短期(1-3年):理性调整与加速洗牌
·项目投资“先缓后稳”:各省细则待明确、现货市场未全覆盖,企业短期观望,全年装机量预计与2024年持平(上半年抢装托底)。
·资本回归理性:依赖固定收益模式的资本可能退出,留存者将降低收益率预期(IRR可能从8-10%降至5-7%)。
·行业分化加剧:拥有综合能源集成、智能运维及交易能力的企业将胜出,固守旧模式者淘汰。
·新模式爆发:零碳园区、源网荷储、光储充一体化、隔墙售电、绿电直联等贴近用户负荷的创新模式快速成熟。
长期(3年以上):市场化成熟与格局重塑
·全国电力现货市场建成,分时电价与供需响应成常态。
·能源结构彻底转型:非化石能源占比超50%,形成“清洁低碳、多元互补”格局。
·生态分工明确:国企主导风光大基地、储氢一体化等“主干”项目;民企与地方企业聚焦微电网、零碳园区等分布式“末梢”场景。
结语
136号文的本质,是推动新能源行业从“政策红利”走向“能力制胜”。短期的阵痛与调整不可避免,但阵痛之后,必然是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新能源图景。
当行业洗去浮华,真正懂能源、懂用户,具备硬核实力的玩家,终将在清洁能源的星辰大海中,锚定属于自己的航标。
关于联盛新能源
联盛新能源集团是国内首批布局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解决方案服务商,提供从绿电转型、电力运营到智慧运维的一站式服务。凭借丰富的投资经验、精益的服务水平和敏锐的行业洞察力,我们已成为众多世界五百强和知名品牌的信赖之选,助力数千家企业实现清洁能源转型升级。
来源:周口网配资十大平台,安全的股票配资平台,现货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